清初紫砂壶之罕品
藏玩明、清江苏宜兴紫砂茶壶者,多数把注意力集中明代正德、万历至晚明期间名家珍罕品,亦即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期,紫砂陶艺最初一期发展阶段。不过,从龚(供)春、时大彬、沈子澈、李仲芳、徐友泉等,直至以小壶着称之惠孟臣,所传世真品极少,且多存于中外各大博物馆,落入私人藏家手上者少之又少。
迄清代,藏家眼光多又落在十八世纪末至晚清名家作品上,亦即从陈曼生创倡壶上题字与镌刻诗书始,一反风尚,使紫砂创作踏进第三期新纪元。
反而第二期(十七世纪中至十八世纪末),除了陈鸣远富创意与工艺精妙外,其他名家辄为人忽略。主要由于清初三朝陶瓷器发展,均以青花瓷、各种彩瓷,甚至白瓷为主,风气鼎盛,远远掩盖紫砂陶艺。三朝皆分别设御厂,专人负责官窑瓷烧制。清初紫砂陶工受那时彩瓷影响,进而在壶周加上釉彩、作彩画、贴花或堆花装饰;尤其是乾隆时,彩瓷崇尚艳丽华美,紫砂器亦不例外;故难得一见乾隆时注重造型、原色、风格、火候与神韵之紫砂壶上品。如上图,为较少见之 乾隆御制瓮形紫砂茶壶(朱泥),朴雅温润。识者皆视作异数。
|